相学

相学

中国五术中的「相学」可谓渊源流长,可追溯至黄帝丶夏丶商丶周时期。直到春秋战国後,才开始真正把「相学」系统化,而有关之相学名家及其相书亦开始被正式记载下来。但是,从春秋战国到清代,钻研此门学问之圣贤高人们,可谓多不胜数,分支丶派系与相书众多。比较有影响力的有宋代的「麻衣相法」丶明代的「柳庄相法」和「神相全篇」丶清代的「水镜集」和「冰鉴」等。

 

中国「相学」又有分多种相法,有面相丶手相丶骨相丶身相丶心相丶动相丶声相等等,要深入钻研精通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整体而言,以「面相」及「手相」广为人们认识,而懂「面相」之人,往往也比较容易把握对方之个性及行为和处事之风格,这样对於社交生活之交际应酬丶人际关系丶结交朋友丶婚姻感情有着相当大的帮助。

 

中国「面相学」大致可分为「外相」与「内相」,所谓:「有之於内,形诸於外 」。「外相」方面是比较容易掌握,只要懂得上中下「三停」丶「十二宫」,与及面上数十个不同之落点的名称和其代表的意义,看其有没有破相,如纹侵痣破丶疤痕缺陷在那个部位,面上每个部位之盈虚,相信好好记着当中意义,便可论断一番。不过,「内相」方面便需要较长时间去用心领会,如相经曰:「相中最难,惟神与气,如能辨正,决断即易。」诸如对方「眼神」之优劣,观察面上不同部位之「色泽」,对方散发出来之「气色」,曰:「骨形定一世荣枯,气色决当下休咎。」第二句的意思便说明气色是决定流年及当下之休咎了。正如中医的「望丶闻丶问丶切」面诊法则,「望」诊主要以看「气色」来察病,非有相当功力及经验之中医师都不能达到此等境界,登其奥堂絶非易事也。

 

至於中国的「手相学」,使用方法一般都是以「後天八卦九宫法」,以明堂为掌心中宫,看其掌上八卦方位是否高耸得宜及明堂是否深平等等,来论断吉凶。在这里只轻轻带过,原因近代流行之手相学已经加入了絶大部份「西洋手相学」的学说作立论基础之用,只是论断时用上中国玄学独特之风格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