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卦占卜

易卦占卜

「易」之起源可追溯至五千年前,中國古聖人,三皇五帝之一的伏羲氏。由伏羲被黃河中冒出的龍馬身上鬈毛圖案中所啟發出來之河圖「先天八卦」,大禹治水時在洛水中出現的巨龜背上斑點領悟出來之洛書「後天八卦」,至周文王姬昌把其完善推演出六十四卦,並撰寫了卦辭,由六十四卦中得出三百八十四爻,再由其兒子周公作其爻辭。及後孔子問道於老子,於是,孔子深研「周易」,集其大成,作出「十翼」,來闡明易理。

 

易經被推崇為「群經之首」。被尊為道家「三玄」之首;獲儒家尊為「五經」之首;在清朝,它是「四庫全書」經部之首。時至今天,易經仍被東方人熱捧為治國、營商、做人處事之金科玉典;西方人亦視之若寶。易經描述的範圍非常廣大,包容天下萬物,說明宇宙法則。內容包括:天文、地理、兵法、算術、醫學、修道、氣功,以至占卜丶命理、堪輿丶風水等等。更有西方科學家發現「易經」與遺傳學DNA、電腦語言二進位、物理學「互補原理」、心理學「潛意識及共時性」等等,有著共通之法則。其奧妙之處,正如「繋辭」指出「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月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此節說明陰陽之道為萬物之本,毎天包圍著天下間所發生的一切,卻鮮為人知而已。

 

而「易經」最為人熟悉的其中一功能便是占筮。在「繋辭」中有說:「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此說明在日常生活上,不妨多研究易經上卦辭的含義,一旦有事或對事情的變化充滿疑問,便可用不同種類的易卦占卜方式來占問一下作為應對的指南或作明燈引路。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即代表有三百八十四種模式,加上每一模式都有分「吉、凶、悔、咎」的啟示,同時配合不同的問題,而產生不同之類象,這便可包羅一切,得知先機,掌握下一步方向。

 

最後記著,「易經占卜」它不像「奇門遁甲」或「風水」般這些注重使用「方位、時空、形勢、納氣、佈局」來達至化解惡運或提升運勢的玄學。同時,跟據「易經」作為解答占問事情的依據也並不是迷信行為,而從科學角度來看占卦是根據「共時性原理」的。「易經」更是古代聖賢們所積累下來的大智慧,故曰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易占」之功能就是能從過往反映及推知未來,又有雲卦本無吉凶,「易占」只是希望幫助你儘早得知先機及瞭解自己的處境以便走對方向而已。